来源:e家政 日期:2018-02-27
一些从业人员在进入家政市场前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家政公司也对他们是否能给市民提供安全而可信的服务缺乏调查和考核,以致一些心存不善甚至有精神问题的人“带病上岗”,最终酿成悲剧。发生在宝安的这起案件中,疑凶赵某即被疑患有精神疾病。这几起骇人听闻的案件也提醒社会,家政服务市场首重安全,必须设置必要的门槛。从业者身体和精神健康是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良好的品性,不能让无良者进入这个最需要爱心的服务领域。
家政服务和其他行业一起,都需要必要的岗前培训。从业者不仅要学习技术技能,还要懂得为人的德性和守则,也就是职业道德。在法治严格的国家,装卸工都要考试,不能够熟练地驾驶搬运机这样简单的机械是不能上岗的;而从事保姆、花匠等职业的人,在取得就业许可前,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都要进行个人经历调查和职业技能考察。只有那些可信、可靠、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准许进入市场谋生赚钱。
因此,要规范家政服务市场,首先应当设置相应的职业准入制度。从海外的经验看,有两条值得借鉴:一是劳动部门对家政人员进行免费的培训和调查,尽可能保证入职者的德性和技能;二是家政公司为从业者建立档案,让从业者通过积累信誉来提升其价值。欧美发达地区从事家政工作的人员,都会从前一个雇主那里得到一份评价报告,并给新的雇主提供以前雇主的电话、地址,拨打一个电话就能让新雇主了解其所作所为。能够被多个雇主聘用且安全评价高的家政人员,获得的报酬也越高。这样的家政市场既能保障安全,也激励那些敬业从善者靠自己的劳动提高个人收入。当然,在提高家政从业者整体素质的同时,雇主也须尊重对方的劳动,多些理解、宽容,少些苛求、责难,只有这样,才能共同营造融洽、和谐的雇佣关系。